当前位置:千优问>常见问答>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2023-05-29 20:04:46 编辑:join 浏览量:550

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按其所达明举到的程度可分为土地承载力、生产系统、经济与生活、人类健康与社会政治四个层次。

(一)改变土地的承载力

全球变化往往通过改变资源的供需关系,改变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以及改变自然系统本身的脆弱性等途径改变土地的承载力,这是全球变化影响的第一个层次。

全球变化首先意味着资源条件的变化,表现为资源数量或质量的变化。如温度的增减意味着热量资源的增加或减少,降水的变化意味着水资源的增加或减少,土地沙漠化与土地退化意味着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森林的减少意味着可资利用的木材资源匮乏等。全球变化造成某些环境因素对人类的限制程度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导致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变化。如我国冬季气候的变暖会使得我国北方对冬季供暖用的燃料的需求减少,对棉衣保暖性能的要求降低,从而减少对棉花和羊毛的需求;而炎热的夏季对制冷设施的需求增加,因而消耗更多的电力;当然,如果气候发生与上述相反的变化,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自然环境的限制因素中能够对人类构成危害的部分就是自然灾害。如干湿气候的变化、过渡的降水或干旱会引起暴雨、洪水、泥石流、旱灾、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气温冷暖幅度的较大变化会引起雪灾、严寒、低湿冷冻或酷暑等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全球变暖还可能导致一些作物病虫害的增加等等。全球变化过程能够增强或减弱一些人类难以避免的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在地壳运动的相对活跃期均普遍增加,而在地壳运动的相对稳定期则普遍减弱。

自然环境承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也随全球变化而改变。人类活动导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等过程在气候变干的背景下更容易发生。人类一些活动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的改变有时也会使得某些灾害更容易发生。以城市洪水为例,由于各种建筑物和路面覆盖,雨水不能渗透进土壤,于是几乎全部雨水立即在光滑的人工地面上奔溢汇集,于是在本不至于发生洪水的地方却洪水泛滥成灾。

(二)造成生产系统的变化

全球变化影响的第二个层次是和资源与灾害的变化相联系的生产系统的变化,包括直袭蚂接受资源与灾害影响的生产水平或生产结构变化,以及为满足全球变化所引起的人类需求的改变而进行的生产系统产业结构的调整。

直接受资源与灾害影响的生产领域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等人类支撑系统,全球变化对它们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生产能力的变化方面。如非洲萨赫勒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及其以前存在过长达20 多年的多雨期,为利用这个气候资源,这里的生产模式进行了调整,扩大了耕地和放牧,使这里的生产模式适应了稍微湿润的气候;但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气候变化导致严重干旱,使横贯非洲的一些贫穷国家遭受了沉重打击,灾害毁坏了他们的牧场和庄稼,夺去了数十万人的生命。在我国,据研究估计,降水变化100 mm可引起农田亩产潜力约50 kg的变化;温度变化1 ℃,大致相当于各茬农作物变化一个成熟级,产量变化约10%。

全球变化对生产系统的间接影响包括改变了生产系统运行的边界条件,为维持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适当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投入。例如,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的城市和农田均构成重大威胁,为此需要增强沿海防护堤的建设,我国历史上海塘建设兴盛的时期也就是高海面时期。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高寒地区的道路建设需要考虑冻土融化问题。全球变化的间接影响也包括由于全球变化而引起的新的需求所导致的产业结构的某些调整,如寒冷气候对于种棉业、畜牧业、纺织业的需求等。

(三)对经济与生活的影响

全球变化影响的第三个层次是对人类经济与生活的影响,它是人类社会对生产、生活和消费平衡关系变化的响应。生产系统、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拍槐埋生产能力、生活成本的改变,必然破坏业已存在的社会供给与消费需求平衡,为此需要社会对人类的经济与生活领域给予适当的干预,如为保障生活、维持或提高生产能力而实行的经济投入与政策措施,为满足消费而进行的地区贸易,为调剂消费需求而进行的市场价格调整(稀缺者涨价、过剩者贬值等),以及为保障社会最低需求而采取的社会救济措施等。例如,沿海地区是全球变化(特别是海平面变化)最易受影响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达、大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目前约有近5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距海岸60 km的范围内,这也是最肥沃的土地分布区。对于这些地区而言,很小的海平面升降变化也会对他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如孟加拉国全国约有7%的可居住地及600万人口位于海拔不到1 m的地方,约25%的可居住地及3000万人口位于低于海拔3 m的等高线;荷兰国土的50%以上是沿海低地(大部分低于当前海平面),是依靠人工修筑的海堤保护的,为了防御海平面升高1m的影响,大约需要数百亿美元的费用。

(四)对人类健康与社会政治的影响

全球变化影响的第四个层次是对人类本身及社会政治的影响,其不利的方面表现为重大生命损失、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秩序的破坏、地区冲突的加剧甚至文明的兴衰等。

全球变化可能对人类的健康、生命造成广泛而极为不利的影响,造成重大生命损失。这些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从长期看,间接影响可能起主导作用。以气候变化为例,变暖对健康的直接影响可导致因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而造成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主要是心肺脑血管类病例),间接影响可导致许多传染病漫延等;变冷可导致寒冷死亡率增加等。大环境的各种污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加广泛和多样(尤其以呼吸器官为甚);此外,水污染、土地污染以及由此导致的食品污染等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显著。由全球变化所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如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暴雨、暴雪、洪水、台风或热带气旋等,其给人类直接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更是触目惊心。

中外历史上,因环境变化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促使社会变革的事例不胜枚举。我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大规模农民起义都与大灾大饥事件联系在一起,如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明末的李自成起义等。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同样的现象。如在16至19世纪的“小冰期”,寒冷气候对欧洲的农业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也深刻地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其中对欧洲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就是在严重的自然灾害致使粮食严重短缺的背景下发生的。

全球变化影响所达到的层次总是从低到高,即从土地承载力上升到生产、经济与生活系统以致社会政治经济系统。全球变化的幅度越大,其影响的层次也越高,严重者足以改变一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历史进程,甚至造成某些文明的衰亡和促使新文明的产生。

标签:人类,全球,变化